六十载望乡情,耄耋泥匠筑艺品

小王
预计阅读时长 4 分钟
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正文

嘉兴9月8日电,在浙江桐乡,79岁高龄的沈华良每天搅动石灰水,修修补补,雕雕画画。他是一名“泥瓦匠”,用泥灰创造美,已持续了60年。

虽然从事着与泥灰打交道的职业,但沈华良却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美丽事业”的践行者。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屋脊飞檐上精雕细琢,赋以美感和祥瑞形象的装饰便是石灰堆塑,又称“灰塑”“灰批”。在桐乡,灰塑主要用于寺院及园林建筑的屋顶装饰,2009年,桐乡灰塑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沈华良成为这项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灰塑要求从业者不仅要有泥瓦匠的功夫,还要懂得基础的美术,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技艺。沈华良在修缮古建筑时,底气来源于他手上的“真功夫”。

在旧时的江南乡村地区,每家每户都用砖砌的土灶做饭,灶头上都会画上寓意丰富的灶画。灶画是民间手艺人的智慧结晶,也是沈华良与“泥瓦艺术”结缘的起点。1945年,沈华良出生在当地有名的“泥瓦村”高桥村素鸡浜组,他的大伯沈世安就是小有名气的泥瓦匠。1962年,沈华良初中毕业后,开始跟着大伯学习打灶头和做灰塑,一干就是十几年。

“灶头既是装饰品,也是日用品。每天三餐都离不开它。”沈华良回忆道,当学徒时,他跟着大伯走村串户造房子、打灶头,晚上收工后,就在石灰墙上临摹大伯的作品。

六十载望乡情,耄耋泥匠筑艺品

1978年,沈华良陪妻子回娘家时,从广播中听到苏州古建筑公司招工的消息。他报名参加了考试,从17名应试者中脱颖而出,考了第一名。在随后的四年里,他参与了多处苏州古建筑的修缮工作。1983年,他回到桐乡,专心钻研灰塑技艺。直到20世纪90年代,他在桐乡高桥演教禅寺的一次创作,打响了灰塑大师的名气。

六十载望乡情,耄耋泥匠筑艺品

沈华良指着高桥演教禅寺的屋脊介绍道:“像这个‘咬脊龙头’,高近两米,长数十米,横跨整个大殿屋脊。我必须爬到屋顶上,现场制作。”在此之后,当地众多寺庙及古建筑的大型灰塑都邀请沈华良创作。

如今,沈华良已到了耄耋之年,几十年来的创作成果凝结于飞檐翘角与农家灶头之间,也印刻在他那双因长时间接触石灰而留下明显干裂痕迹的双手上。

近年来,随着传统灶头的逐步淘汰,灶画的传承也面临困境。为了保护这门技艺,桐乡在高桥实验学校内设置了展厅和灶画体验馆。作为灶画浙江省级非遗传承人,沈华良经常到学校里为老师和学生提供指导,传授这门手艺。

现在的年轻人对灶画和灰塑已经很陌生了。沈华良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项手艺传承下去。

令人欣慰的是,沈华良的儿子沈伟国和徒弟陈兴峰都在坚持做灰塑和画灶画,这让他感到十分欣慰。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威能壁挂炉推荐品牌排名(威能壁挂炉什么档次)
« 上一篇 昨天
呼和浩特龙铭防盗门服务电话《今日汇总》 西安防盗门价格一览表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4人围观

最近发表

动态快讯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