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伍勇 陈远扬 摄影报道
2010年11月3日,我国第一条全地下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广佛地铁建成通车,佛山市成为全国首个开通地铁的地级市,与广州实现无缝对接。自此,广佛线成为连接两地的重要纽带,加强了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对佛山的辐射能力,也为佛山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带动和提升了沿线产业发展和土地价值。
时间来到2024年9月29日,四川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轨道交通资阳线开通。这是“地铁”首次开出成都范围,资阳也同佛山一般,迈上都市圈“轨道同城”时代。拥抱成都,资阳能否从广州与佛山之间窥见未来?近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佛山市交通规划二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张海雷,从“他山之石”找寻答案。
佛山市交通规划二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张海雷。
“TOD”模式缔造佛山城市发展脉络
“当初规划建设广佛线地铁时,在佛山站点设置上面有过很多思考,最终我们坚持选择在佛山的商圈与核心地带。”张海雷谈到,事实上广佛同城十多年间,一直采取“TOD”的发展模式,该模式也得到广泛认可。
何为TOD?即一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旨在通过协调公共交通和土地使用,实现城市功能的复合、立体开发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发展。而它对佛山的意义在于高效利用资源、拓展城市骨架,缔造“1+1>2”增值效应。
14年前,位于广佛地铁线上的金融高新区站,率先引入TOD发展模式,从当年日均进站量仅600人次的站点,一跃成为如今具有多个大型商住综合体的广佛候鸟聚居地,广佛地铁为这里带来了大量跨区购物消费群体。如今,金融高新区站的日均客流量已突破上万人次。
轨道交通资阳线。(成都轨道集团供图)
2010年到2014年,跨越14年的时间,佛山先后开通了高明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南海有轨电车1号线、佛山地铁2号线一期、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段、佛山地铁3号线等线路。目前,佛山总共开通运营了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达151.3公里,已初步进入网络化运营阶段。
围绕地铁线路,如今佛山千灯湖、祖庙商圈和魁奇路商圈一一崛起,“地铁开到哪,商业的动脉就延伸到哪。”张雷海表示,地铁不仅改变了佛山的镇域经济,也释放更大的同城化效应,带动沿线城市空间、产业结构调整。据悉,佛山南海区依靠金融高新区的辐射,已经吸引几十万广州人在此居住生活,上千家广州企业入驻,引得广佛两地人才流动。
“金融高新区站的发展历程和南海区现状,或许可以成为轨道交通资阳线的现实参考。”张海雷说,对于城市来讲,地铁带来了新的建设空间,更提供了城市形象提升的契机,而立足于轨道节点上的站点来讲,也有了新的发展机遇。
同城化发展需打造自身“性价比”
倘若把轨道交通比作城市之间的脉络,那么位于脉络中的人则是流通的“血液”。交通的相互流通,本质上是人才、产业的相互流通。
广佛线金融高新区站。
根据数据统计,目前,每天往返于广佛之间大概有38万人,其中,佛山到广州大约23万,广州到佛山的是15万。广佛线日均客流约为48万人次,其中三分之一是在佛山市内流动,三分之一属于广州市内流动,还有三分之一就是两地的交互客流。
“这是一个比较良性的流通数据,是我们所希望看见的双向奔赴。”张雷海透露,在广佛线开通之初,也曾担心过虹吸效应是否会愈加明显,导致佛山产业与人才流失。“而通过目前来看,整体上属于共赢。”
佛山与广州相比,依靠什么吸引产业,留住人才?在张雷海看来,首先基于佛山的经济独立性。佛山是广东经济第三城、中国工业第四城,是以传统产业名扬天下的制造业大市,有着泛家居、装备制造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作为佛山制造业的“王牌”。因此,佛山的产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
张雷海谈到,广州作为商业贸易城市,对周边地区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佛山以其制造业为基础,形成了与广州互补的产业结构,从而避免了被广州单一产业吸引的现象。此外,地铁连通两个城市之后,佛山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成为吸引人们居住的重要因素,这也使得佛山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其独立性和发展活力。
“轨道交通的本质,实际上是拉近两座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弱化两座城市的边界感。”采访期间,张雷海告诉记者,如今很多佛山人喝早茶、买菜都可乘坐地铁到广州,还有38万“广佛候鸟”往返于两座城市之间。“当时空距离从小时计数变化为分钟计数时,同城化的概念就更清晰,城市边界就越模糊了。”
轨道交通资阳线开通首日,车厢里的乘客。
跨越千里看如今的资阳,作为成都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阳除了明确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外,还提到要促进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推进成都都市圈消费副中心建设。
资阳能从佛山看到属于未来的答案吗?张雷海认为,在发展中找到自己的长处,与成都差异化发展,打造出自己的“性价比”,未来可期。
暂无评论,15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