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闵行区融媒体中心携手区档案局(馆)、区委党史研究室,邀您共赴一场沪语诵读的盛宴——“乡音里的闵行风华”。在熟悉的乡音中,我们一起重温75载辉煌历程,见证城市建设脉动,感受民生福祉变迁。让我们以沪语为媒,传承红色记忆,共绘闵行新篇章!
1962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1.2万吨水压机在上海重型机器厂安装调试成功,从此上海重型机器厂的知名度就和这台巍然屹立在黄浦江畔的钢铁巨人紧紧联系在一起。这种万吨水压机能够锻造两三百吨重的大钢锭,能解决国民经济各部门,特别是电站、冶金、化学、机械和国防等工业部门所需的特大锻件,它是重型机器厂的关键核心设备。它使我国成为继美国、英国、西德和捷克斯洛伐克后,第五个拥有制造万吨级以上大型锻压设备技术和能力的国家,标志着我国重型机器制造业进入一个新的水平。
能否制造和拥有万吨水压机,是衡量一个国家重型机器制造能力的重要标志。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机械工业所需要的大锻件主要依赖进口。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加速发展我国重型机器制造业,1958年6月,党中央决定在上海制造万吨水压机,并成立由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沈鸿为总设计师,上海重型机器厂总工程师林宗棠为副总设计师的设计班子,以上海江南造船厂为主,会同上海重型机器厂等几十个工厂共同制造。按通常的方法,制造这样等级的水压机,必须具备特大型的铸钢、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起重运输等能力,必须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技术专家队伍,必须具备悠久的制造重型机械的经验。但是当时这三方面的条件都不具备,甚至有苏联专家还扬言,中国要在“三缺”情况下设计制造万吨水压机是根本不可能的。
虽然条件艰难,但是在沈鸿和林宗棠的带领下,一年半的时间里,设计人员跑遍了全国各地,考察了解有关水压机的结构与原理,收集杂志、图纸、样本、照片,进行分析对比。后来,又先后以1:100、1:10的比例制造了两台模拟试验水压机。通过多做模型,反复试验,在切实掌握到第一手资料以后,最终确定了万吨水压机的总体设计方案。
1960年初,江南造船厂组成了一支200人左右的万吨水压机工作大队,正式开始制造万吨水压机。期间,尽管遭遇了国民经济困难,但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支持下,万吨水压机工程没有停止。在上海重型机器厂等兄弟厂的大力支持下,江南造船厂的工人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精心制作了6000多个主机零部件,并相继闯过了“电”“木”“火”“金”“水”五大关,即电渣焊接关、特大特重件的起重运输关、特大钢铸件的热处理关、特大工件的金属切削关、四五百个大气压的水压试验关。
1961年12月,万吨水压机开始总体安装。1962年6月,试车获得成功,我国自力更生制造的第一台1.2万吨锻造水压机诞生了。
供稿:区档案局、区委党史研究室
统筹:高佩明
审听:晨音
配乐:潘建民
编辑:陈依婷(实习)
初审:岳顺顺
复审:姚怡莹
终审:刘垦博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39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