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8月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布,1年期和5年以上LPR分别为3.35%、3.85%,与上月持平,符合预期。当前,需求不足仍是经济恢复的主要阻碍。
接下来,货币政策应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平衡,加大实施力度,提振市场信心,激发有效融资需求,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自7月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取代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成为主要政策利率。为淡化MLF利率的政策色彩,到期的MLF续作被延后。目前,LPR主要参照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加点报价。自8月以来,央行加大逆回购操作力度,向市场注入短期流动性,利率均为1.70%。本月LPR保持不变,在预期之内。
7月22日,央行采取四项措施,下调政策利率,带动两个期限LPR下降10个基点。当前,企业和个人贷款利率均处于历史低位,再次下调LPR的紧迫性不高。报价银行减少加点动机不强。
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与4月提出的“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相比有所变化。尽管LPR未变,但金融机构仍通过降费让利,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为经济复苏提供支持。
但7月金融数据显示,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增量和增速低于预期,信贷增长低迷。这可能受到金融部门挤水分、防空转等措施和季节性因素影响。人民币贷款新增量明显下滑,尤其是企业和住户短期贷款减少,反映出市场主体预期较弱,信心亟需提振。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更加精准有力,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振市场信心。
结合《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可能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实施力度:
一是加强逆周期调节,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降息呼声。在整治手工补息和降低存款利率后,银行负债成本下降,推动LPR下行的可能性仍存。美国可能在9月降息,减轻人民币汇率压力。
综合内部需求和外部变化,央行可能在三季度实施全面降准0.25~0.50个百分点,四季度可能会降低政策利率10~15个基点,促使LPR同步下行。
进一步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我国当前拥有18个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逾7万亿元,在支持民营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下一步,央行将通过用好结构性工具,引导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优化信贷结构,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行长潘功胜近日受访时强调“研究储备增量政策举措”。预计新的政策工具将主要引导金融机构完成“五篇大文章”。
第三,加强对债券市场监测和引导。近期,央行对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对部分中小银行集中买债行为启动自律调查。未来还将加强对金融机构配债行为的监测和引导,避免中长期国债利率过度偏离合理水平,及时纠正和阻断金融市场风险的累积。
在债券市场火热背景下,一些投资债券市场的资管产品受到投资者追捧。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罕见提醒,投资者应审慎评估资管产品投资风险和收益,理性投资。
第四,持续推进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今年以来,央行在2月、5月、7月先后实施三次较大货币政策调整,货币政策传导更加顺畅。下一步,央行将在流动性投放模式、利率走廊调控、利率市场化决定机制等方面深化改革,如进一步深化LPR形成机制改革,收窄利率走廊宽度,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增强调控精准度和有效性。
在此基础上,引导市场逐步弱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并完善政策沟通机制。
暂无评论,11人围观